虽然现在还是11月份,但是圣诞的气氛可是越来越浓烈了。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,最近街边的墙面上出现了很多非常夸张的海报呢?这些海报名字看上去像童话故事,人物却装扮得很怪诞,观影年龄是5岁以上甚至3岁以上,其实这就是英国圣诞节传统项目之一的Pantomime。
Pantomime简称Panto,中文意思有两个,第一个是哑剧(默剧),第二个意思是英国在圣诞节前后演出的用笑话、音乐和歌曲演绎传统故事的童话剧。Pantomime一词是由希腊语而来,它起源于16、17世纪于意大利流行的Commedia dell'arte(即兴歌舞喜剧),时至今日还能在意大利的某些场所看到即兴歌舞喜剧,但却比不上Pantomime在英国年年大热的声势。
Pantomime一般取材于传统童话,如《灰姑娘》( Cinderella)、《阿拉丁》( Aladdin)和《杰克与仙豆茎》( Jack and the Beanstalk)等。传统上有3种角色:
Principal Boy—也就是男主角,由美女来演;
Dame—最滑稽的、又老又肥的老太婆角色,由高大威武的男人来演;
Animal—以及一个好玩的动物角色。
整个Pantomime的主题就是惩恶扬善,皆大欢喜,只为合家欢乐,演艺风格也是打打闹闹,跌跌撞撞,疯疯癫癫,严肃你就输了。
恶人登场时,你要跟着人群一起大喊‘Booooo——’
当有人情感受挫时,比如Dame被拒绝之类,要惋惜地喊‘Awwwwww—’
“He’s behind you!!’ / ‘Look behind you!”适用于台上的人装疯卖傻寻找某个对象而不得的情况。而演员却装作不信说“Oh no he isn’t!”。
要是台上问“是吗”? 记得说“不是”!如果台上问“不是吗”?你要说“是”!这些毫无技术含量,只是此起彼伏的“Yes, it is!”和“No, it is not!” 听起来很热闹啦。
唱歌跳舞拍手掌怎么可以少呢。反正熊孩子们都还是玩得挺开心的……
Pantomime是英国人过圣诞最流行的全家欢环节了,非常普遍,真跟春节时咱们打开电视看CCTV的春晚一个道理。这就是他们的春晚!
友情链接